第三節 辛亥革命的成功及其失敗的教訓

內容來源:卷四 專著

  隸屬章節:專著\中國之命運\第二章國恥的由來與革命的起源

  

  國民革命雖為一般人士所追隨,而一般人士對於國民革命根本的意義,認識仍然不深。他們知道了單是槍炮輪船的仿造,並不可以圖強。他們也知道了君主專制與封建割據,如果繼續下去,則國家必不能自強自立。然而君主專制既已推倒,五族共和,既已宣佈,他們便以為民族革命成功了。民主政治實現了。他們只知道摹仿西洋民主制度的形式,他們只以中央政府有總統,有內閣,有國會為滿意。他們不知道民族革命的對象,在不平等條約的束縛,尤在於國民在不平等條約之下,養成驕奢淫佚的習慣,和媚事外國倚賴外國的心理。他們不知道民主政治的真理,更不知道民生主義為革命主要的目標。他們推倒了君主專制政體,他們卻不能夠改革君主專制政體之下養成的洩沓貪婪,偷生苟活的惡習;為學做事,不?實際,發言立論,不顧實踐的風氣。在這種心理與風氣之下,仿造西洋的槍炮,必至於用泥沙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25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代火藥;推行議會制度亦必至於改約法,行賄選。即投身革命黨的黨員,積習既深,把握不定,一遭失敗,亦不免信仰動搖,志氣沮喪,畏難就易,行不顧言。所以中華民國雖在民國元年成立,而至中國國民黨改組時代,其間十有三年,不知道國民革命歷盡了幾多的磨難,受盡了幾多的挫折!撫今思昔,真不禁悵惘之深。這十三年間的經過,約而言之,可分為兩個時期來說明。

  由辛亥革命起義到民國五年袁世凱之死,可以說是第一個時期。 國父在辛亥革命的時候,其志乃在廢除我們中國三千餘年君主政體,至於他建立民國的主張,並不以為只有總統,有國會,有約法,有內閣就算為民主政治。因此他把總統的地位讓給袁世凱。他主張革命黨人,應以純粹的在野黨致力於教育和實業,從國民心理和國民生活上樹立三民主義的基礎。黨中人士理解這個意思的極少。一般的眼光,集中於約法的文字,以為只要實行責任內閣制,就可以箝制袁世凱使其不能夠濫用總統的職權。又以為只要組織有力的政黨來運用國會,即可以支持責任內閣,使其達成限制總統職權的任務。他們更從形式上摹仿英美政治,以為只要有兩大政黨並立,就是民主政治的雛型。殊不知兩大政黨雖一度組成,並無補於國會職權的提高。即令有多數黨人在國會裡面作法律上的活動,也不足以樹立責任內閣,更不能支持責任內閣,以對抗袁世凱那樣濫用職權的總統。袁世凱所顧忌的不是國會,而卻是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革命黨的勢力。故自民國二年二次革命失敗於贛粵閩以後,解散國會者,就是國會所選出的總統,副署解散國會的命令者,亦就是對國會負責的內閣總理。待到國會一經解散,那副署命令的內閣也就坍台。從此以後,所謂國會,所謂內閣,乃至於約法的本身,在袁世凱的手,任意扮演,任意擺佈。而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26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們國父早已看出了袁世凱必推翻約法和他帝制自為的野心,所以自宋教仁被刺案發生之時,立即主張問罪討伐。可惜當時黨中幹部同志理解 國父主張者又是很少,而且精神頹喪,並無決心,只有坐待袁世凱借款備戰,策畫完成,任其宰割,於是革命遂遭慘敗。民國三年,國父乃於一般同志沮喪之餘,以嚴密的紀律,組織中華革命黨,堅決的貫徹國民革命的宗旨。比及袁世凱洪憲稱帝,則全國國民又信仰國父當時革命主張為不我欺。換句話說,歷史的事實又證明了惟有國民革命是中華民族復興最澈底的路線,也就是最正確的主張。

  袁世凱之死,使國內形勢,轉入第二個時期。全國的軍閥由分化而入於混戰。北洋派武力統一的夢想無從實現。封建割據的面幕之聯省自治運動亦毫無結果。軍閥政客交織而成的政治局面,走到了窮途末路。國民革命從這個最黑暗最悲慘的階段裡,獲得了一線的生機。在此時期,第一次世界大戰綿亙四年,主要的戰場,在歐洲大陸。英法德義俄土諸強正集中全力於歐洲的戰場。他們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都消耗在戰場上面。美國正向歐洲貸借戰費,運送物資,最後也派遣軍隊參加大戰。於是中國國民在心理上,激起了絕大的希望和絕大的自信。以為中國從此可以脫離帝國主義的壓迫,自立自強以進於獨立自由。而且在經濟上,中國的新工業,一時繁盛起來,尤以紡織業得到順利的發展。清末以來,中國的國際貿易,常為入超,至此卻轉為出超。社會經濟的好轉,更加增強國民的希望與自信。然而軍閥政客,不識現代政治與經濟為何物,更不能順應國民的要求,不能發揚國民的意志,竟造成更大的國恥: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初則利用袁世凱帝制自為的野心,提出所謂「二十一條」,繼又迎合北洋派的武力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27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政策,成立政治借款,更締結所謂「中日軍事協議」,向中國的領土進兵。日軍復擅自攻取青島,並要求繼承德國在山東的路礦權利。這些國恥,違背我國民的希望,侮辱我國民的自信,激起我國民強烈的革命要求。五四運動就是這種要求最鮮明的表現。在國民強烈的革命要求之下,軍閥官僚的政治,只有沒落的一途。就是白紙黑字的各種憲法運動,也不值國民的一顧。皖系的勢力既倒,直系奉系的勢力也得不到國民的支持。賄選事件,更不啻直系軍人自掘墳墓。事實發展至此,除中國國民黨的國民革命以外,再沒有第二條道路,可以順應國民的希望,代表國民的要求,集中國民的信心了!於是三民主義國民革命的勢力,乃順乎天而應乎人,隨世界潮流的洶湧澎湃,全國一致集合於青天白日旗幟之下,萬眾一心,起而奮鬥,力求不平等條約的廢除,以奠定復興民族,爭取獨立自由的初基。

  綜觀這個時期的不平等條約,以日寇所提「二十一條」最為凶狠。最為毒辣。這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對中國的侵略政策,又進了一步;就是他由瓜分政策而變為獨佔政策了。現在略舉其要目如左:

  第一號是關於山東的各條。

  第一號的四條,要求北洋政府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,即膠州灣和膠濟路及其沿線採礦等權利,讓與日寇;並劃山東及沿海一帶土地及島嶼,「概不讓與或租借他國」;又要求煙台或龍口接連膠濟路的鐵路建築權;開山東各主要城市為商埠。總之,日寇要劃山東全省為他的「勢力範圍」。

  第二號是關於東三省南部與內蒙東部的各條。

  第二號的七條,要求延展旅順大連灣和南滿與安奉兩鐵格的租借權九十九年;要求日本人在「南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28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近更新於 2014-08-27